逸周書_卷一命訓解譯文
-
查閱典籍:《逸周書》——「逸周書·卷一命訓解」原文
上天生下民眾而成就他的大命。讓神明靠德行降禍福端正他行為,設(shè)立英明君王讓民眾順應(yīng)天命。就是說:大命不改易,隨日而成。隨日而成就得重視(自己的行為),而大命是不變的,知大命而又重視小命,那么法度就受到維護而達到中正。
考察他們的德行道義就賜給他們福祿。福祿在身,他們能不懲治不德不義之事嗎?如果既能懲治錯誤又能悔改過失,那么法度就受到維護而達到中正。
如果探察到不義行為,就降禍給他。災(zāi)禍在身,他能不懲治不德不義事嗎?如果既能懲治錯誤又能悔改過失,那么法度就受到維護而達到中正。
民眾生來并不明白有羞恥,如不讓他們明白,能不干些無恥的事嗎?如果知羞恥而爭相做正當事,那么法度就受到維護而達到中正。
民眾生下來就樂于活下去,不能讓他們活得更好的話,能不給他們一些勸勉嗎?如果以忠信勸勉他們,那么法度就受到維護而達到中正。
民眾生下來就厭惡死亡,不能讓他們因為活著而有所畏懼的話,能不讓他們因為死而有所恐懼嗎?如果因?qū)λ赖目謶侄邮芙袒敲捶ǘ染褪艿骄S護而達到中正。
天道有三個方面,人道有三個方面:天道有命、禍、福,人道有羞辱、爵祿、刑法。以人道的羞辱對天道的命,以人道的爵祿對天道的福,以人道的刑法對天道的禍。六個方面三種辦法,最終是要人行善。人不行善,就因為他不懂這個道理
號令過度百姓就會怠墮,百姓怠墮就不聽號令,不聽號令就戒備上司,就近乎叛亂了。賜福過度百姓就會貪祿,百姓貪祿就一會傷犯善事,傷犯善事就使善事不能施行。降禍過度百姓就會信鬼,百姓信鬼就會大搞祭祀,大搞祭祀就會敗毀家財。羞辱過度百姓就會背叛,百姓背叛就會傷人,傷人就不正義了。賞賜過度百姓就與上司討價還價,與上司討價還價就沒有遜讓之心,沒有遜讓則政令就不順達。處罰過度百姓就多詭詐,百姓多詐就不誠實,不誠實就沒有報答了??偵狭N情況,顯示了政事的危險。所以,英明的君王就用明白的號令告訴百姓說:“違背大命就世代受罰,違背小命自身遭殃?!?/p>
賜福,沒有誰比行義者得到的多;降禍,沒有誰比淫祭者得到的多,羞辱,沒有誰比傷人者得到的多;獎賞,沒有誰比信義者得到的多,責備,沒有誰比與上司討價者得到的多;處罰,沒有誰比貪詐者得到的多。古代英明的君王,遵循這六種方法治理百姓,百姓就會為君王所用而不逃亡。
君王要用恩惠安撫他們,用均等使他們和睦;借悲哀事讓他們收斂,借歡樂事使他們愉快;用禮儀使他們慎重行事,用技藝教給他們本領(lǐng);用政令震懾他們,用力役事讓他們勞作;用獎賞勉勵他們,作懲罰使他們畏懼;讓他們面對誠實,以權(quán)力制服他們。權(quán)勢不用于守法者,忠誠不加于忠誠之人,懲罰不施于服罪者,獎賞不給不勞動的人。力役之事不驚擾百姓,政令簡明而不繁冗,技巧不淫巧,禮儀講時節(jié);歡樂不過分,悲哀有節(jié)制;均等而不劃一,惠愛而對人不殘忍。所有這些事,都歸于君王權(quán)力。
如果君王不惠愛而對人殘忍,人們就會不堪其害,與其受害,還不如死。均等而劃一,就不和睦。悲哀之極就缺乏精神,歡樂過頭就舍放縱。禮儀不分時節(jié)就不貴重了,技藝淫巧就損害材料。政令冗繁,必不長久。役事驚民就少有功績。如果獎賞不勞動的人,勞動者就會不盡力。把權(quán)力加于守法者,守法者就不再服從。要使人服從,就必須懂得使用權(quán)力。行使權(quán)力必須了解細節(jié),了解細節(jié)必須知道從何而始,知道從何而始就必須知道至何而終。
天生民而成大命,命司德正之以禍扶。立明王以順之,曰大命有常,小命日成,成則敬,有常則廣,廣以敬命則度至于極。夫司德司義而賜之福祿,福祿在,人能無懲乎?若懲而悔過,則度至于極。夫或司不義而降之禍,在人能無懲乎?若懲而悔過,則至于極。夫民生而丑不明,無以明之,能無丑乎?若有丑而競行不丑,則度至于極。民生而樂,生無以谷之,能無勸乎,若勸之以忠,則度至于極。夫民生而惡性死,無意畏之,能無恐乎?若恐而承教,則度至于極。
六極既通,六閑具塞,通道通天以正人,正人莫如有極,道天莫如無極。道天有極則不威,不威則不昭;正人無極則不信,不信則不行。明王昭天信人,以度功地以利之,使信人畏天,則度,至于極。
夫天道三,人道三。天有命、有禍、有福,人有丑、有紼絻、有斧鉞。以人之丑、當天之命,以不存,極命則民墮,民墮則曠命,曠命以戒其上,則殆于亂。極福則民祿,民祿則干善,干善則不行,極禍則民鬼,民鬼則淫祭,淫祭則罷家。極丑則民叛,民叛則傷人,傷人則不義。極賞則民賈其上,賈其上則民無讓,無讓則不順。極罰則民所詐,多詐則不忠,不忠則無報。凡此六者,政之殆也,明王是故昭命以命之,曰:大命世,小命身。
福莫大于行義,禍莫大于淫祭,丑莫大于傷人,賞莫大于信義,讓莫大于賈上,罰莫大于貪詐。古之明王奉此六者,以牧萬民,民用而不失。
撫之以惠,和之以均,斂之以哀,娛之以樂,慎之以禮,教之以藝,震之以政,動之以事,勸之以賞,畏之以罰,臨之以忠,行之以權(quán)。權(quán)不法,忠不忠,罰不服,賞不從,勞事不震,政不成,藝不淫,禮有時,樂不滿,哀不至,均不壹,不忍人。凡此物攘之屬也。
惠而不忍人,人不勝害,害不如死。□均一則不和,哀至則匱,樂滿則荒,禮無時則不貴,藝淫則害于才,政成則不長,事震則寡功。以賞從勞,勞而不至,以法從中,則賞,賞不必中,以權(quán)從法則行,行不必以知權(quán),權(quán)以知微,微以知始,始以知終。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由網(wǎng)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(wǎng)絡(luò)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(quán)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文網(wǎng)免費發(fā)布僅供學習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轉(zhuǎn)載請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jydlqc.cn/wenzhang/12853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詩經(jīng)」
- 「論語」
- 「史記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傳」
- 「左傳」
- 「大學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書」
- 「禮記」
- 「周禮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吳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莊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書」
- 「漢書」
- 「晉書」
- 「素書」
- 「儀禮」
- 「周書」
- 「梁書」
- 「隋書」
- 「陳書」
- 「魏書」
- 「孝經(jīng)」
- 「將苑」
- 「南齊書」
- 「北齊書」
- 「新唐書」
- 「后漢書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馬法」
- 「水經(jīng)注」
- 「商君書」
- 「尉繚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書」
- 「舊唐書」
- 「三字經(jīng)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韜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國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傷寒論」
- 「反經(jīng)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譚」
- 「弟子規(guī)」
- 「金剛經(jīng)」
- 「論衡」
- 「韓非子」
- 「山海經(jīng)」
- 「戰(zhàn)國策」
- 「地藏經(jīng)」
- 「冰鑒」
- 「圍爐夜話」
- 「六祖壇經(jīng)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簡」
- 「資治通鑒」
- 「續(xù)資治通鑒」
- 「夢溪筆談」
- 「舊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經(jīng)」
- 「四十二章經(jīng)」
- 「呂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訓」
- 「三十六計」
- 「徐霞客游記」
- 「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」
- 「黃帝四經(jīng)」
- 「孫子兵法」
- 「孫臏兵法」
- 「本草綱目」
- 「孔子家語」
- 「世說新語」
- 「貞觀政要」
- 「顏氏家訓」
- 「容齋隨筆」
- 「文心雕龍」
- 「農(nóng)桑輯要」
- 「搜神記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