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(nóng)桑輯要_孳畜馬驢騾附譯文
-
查閱典籍:《農(nóng)桑輯要》——「農(nóng)桑輯要·孳畜馬驢騾附」原文
《齊民要術》:家畜喂食和飲水的方法,應把飼料分作“三芻”,飲水分作“三時”。這是什么意思呢?[何謂“三芻”?]第一種是“惡芻”(粗飼料),第二種是“中芻”(一般飼料),第三種是“善芻”(精飼料)。就是說牲畜饑餓時,可以喂粗飼料;已經(jīng)快飽時,便應喂精飼料引誘著讓它繼續(xù)吃;只要能經(jīng)常吃得很飽,便沒有喂不肥壯的。草鍘得太粗時,即便豆谷類精料很充足,亦不會把牲畜喂肥;如把草鍘細沒有長截,把土篩去后再喂,便會讓馬添膘,又不會喧。這樣的飼喂方法,當然是很好的。啌,苦江反。何謂“三時”?第一是“朝飲”,要少;第二是“晝飲”,要“胸饜水”;第三是“暮飲”,要盡量的多。另一種說法:“夏天出汗和冬天寒冷時,皆應當少飲水。”諺語說:“早上騎的是谷子的力量,中午騎的是水的力量?!边@是說朝飲應當少給水。每次飲食過后,令其快走便可以消水,哪怕是快走幾百步也非常好。十天放到野外一次,讓它自由地跑跳撒歡,舒展一下身軀,使馬體硬實。
驢、騾的飼養(yǎng)方法,大致和馬相似,便不再另作專門論述。
凡是剛生下來的驢、馬駒,最忌諱爐灰的氣味;遇到新掏出的爐灰多半都會死。經(jīng)過雨水淋過的灰,便不會讓駒死。
凡是用豬槽喂馬,用石灰泥涂抹馬槽,馬身上有汗拴系在門口,皆會使馬流產(chǎn)?!缎g》說:“常把獼猴拴在馬房中,讓馬不害怕,可以避惡氣,消除百病”。
馬行走過久,便會引起筋勞;筋勞會引起蹄痛。站立過久,便會引起骨勞;骨勞會引起癰腫。汗?jié)癫桓?,便會引起皮勞;皮勞的癥狀是碾而不振。汗沒有完全干燥便開始飲水,便會引起氣勞;氣勞的癥狀是驏而不噴。無節(jié)制地驅馳,便會引起血勞;血勞的癥狀是引發(fā)“行走不正?!?。
如何觀察馬的“五勞”?乘騎一天之后,把馬放開看它的活動:不在地上打滾的便是筋勞;打過滾不及時站立起來的便是骨勞;打滾起來不抖土的便是皮勞;抖土后不嘶鳴的是氣勞;嘶鳴后不溲溺的是血勞。
筋勞的,將馬的前后腿分兩邊絆起,令其向后倒行三十步;骨勞的,叫人牽著繩拉起來,或者從后面打它起來;皮勞的,在脊背兩側用手搓摩令其皮膚發(fā)熱;氣勞的,暫時不要往槽上拴,離開槽頭遠一些,馬想吃草便會嘶鳴;血勞的,拴得高高的,不飲不喂,直到大溺后便好了。
治牛馬疫氣方:用水獺屎煮過作藥灌下。若能用水獺的肉和肝更好,不能找到水獺的肉和肝,便只好用屎。
《四時類要》:三月是配種得“龍駒”的季節(jié)。讓驢馬的公和母相交配,三月三日是個好日子。依照《月令》書上的說法,春天三月應讓公牛公馬配種,并將母畜從廄欄中放入公畜群中去交配。進入夏季五月以后,便應將放開的母畜單獨分為一群,并將公畜用繩子拴起。
治馬喉腫方:用絲麻等物把刀子纏起,僅讓刀刃露出大約一寸長,刺馬的咽喉,潰破后便愈好。
又方:將干馬糞放入瓶中,用頭發(fā)蓋在上面,取火燒糞和發(fā),瓶口煙出后放在馬鼻下面熏,使煙進入鼻子里去,片刻便愈。又方:將豬脊背下的板油和凌亂的頭發(fā),用火燒煙熏馬鼻,與上法相同。
又治療馬發(fā)燒、起臥戰(zhàn)、不食草飲水方:黃連二兩研末,白鮮皮一兩研末,油五合,豬板油四兩切碎。以上用溫水一升半,將藥調(diào)拌均勻灌下,牽著馬遛圈,等糞便下來即愈。
治療馬疥法:將劣質的雄黃、頭發(fā),用臘月的豬板油烹煎,使頭發(fā)消化,趁熱涂擦,立刻見效。
治馬傷水法:用蔥、鹽、油和在一起,搓成團子,放入馬的鼻內(nèi),用手把馬鼻捂緊,不讓通氣,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,等到馬流出眼淚,便要停止。
治馬傷料法:用三五個生蘿卜,切成薄片給馬喂食,很有效。
治馬猝然發(fā)燒腹脹、起臥不寧、似乎要死法:用藍汁二升,冷水二升,和在一起灌下,立刻見效。
治新生小馬駒瀉肚方:藁本末三錢七,將大麻子研成汁調(diào)和好灌下,藥汁進入咽喉便見效。然后再用黃連末大麻汁和解一下藥性。
治驢馬磨打破瘡方:將馬齒菜、石灰,放在一起搗成團,曬干后再搗細,羅取末;先用口中含的鹽水將瘡口洗凈,然后用藥末貼在上面,有效驗。
經(jīng)常用的“啖馬藥”:郁金、大黃、甘草、山梔子、貝母、白藥子、黃藥子、黃芩、款冬花、秦艽、黃檗、黃連、知母、桔梗、藁本。以上十五味藥,皆用同樣的重量,放在一起搗細,羅為末。每一匹馬,每一次給食藥末二兩左右,還應用油、蜜、豬板油、雞蛋,另加少量的飯食和在一起喂飼。啖食過后,不許給水喝,到夜間再喂。
治馬氣藥方:青橘皮、當歸、桂心、大黃、芍藥、木通、郁李仁、瞿麥、白芷、牽牛子,以上十種藥,皆用相同的重量,放在一起搗,羅成末,用熱酒調(diào)和灌下。每匹馬,用藥末半兩。
點馬眼藥:青鹽、黃連、馬牙硝、蕤仁,以上四種藥,皆用相同的分量,放在一起研成細末,用蜜煎過,放在瓷瓶中貯盛。點馬眼時,隨時取用,任意多少,用井水浸泡化開,點馬眼。
治馬急起臥方:揭下涂墻的多年陳石灰,搗細、過羅,用酒調(diào)和二兩左右灌下,立刻見效。
治馬食槽內(nèi)草結方:上好白礬面一兩,分作兩次服用。每劑放入飲水中給馬飲用。多不超過兩三次,[草結]便會從食管內(nèi)消除。這個藥方奇效。
《齊民要術》:飲飼之節(jié),食有“三芻”,飲有“三時”。何謂也?[何謂“三芻”?]一曰“惡芻”,二曰“中芻”,三曰“善芻”。謂饑時與惡芻;飽時與善芻,引之令食;食常飽,則無不肥。剉草粗,雖足豆谷,亦不肥充;細剉無節(jié),簁去土而食之者,令馬肥不啌。如此喂飼,自然好也。啌,苦江反。何謂三時?一曰朝飲,少之;二曰晝飲,則胸饜水;三曰暮,極飲之。一曰:“夏汗冬寒,皆當節(jié)飲?!敝V曰:“旦起騎谷,日中騎水”。斯言旦飲須節(jié)水也。每飲食,令行驟,則消水。小驟數(shù)百步亦佳。十日一放,令其陸梁舒展,令馬硬實也。
驢、騾大概類馬,不復別起條端。
凡驢、馬駒初生,忌灰氣;遇新出爐者,輒死。經(jīng)雨即不死。
凡以豬槽喂馬,以石灰泥馬槽,汗系著門,皆令馬落駒。《術》曰:“常系獼猴于馬房,令馬不畏,辟惡,消百病也?!?/p>
馬久步,即生筋勞;筋勞則生蹄痛。久立,則發(fā)骨勞;骨勞則發(fā)癰腫。久汗不干,則皮勞,皮勞者,碾而不振。汗未善燥而飲飼之,則生氣勞;氣勞者,驏而不噴。驅馳無節(jié),則生血勞;血勞則發(fā)強行。
何以察五勞?終日驅馳,舍而視之;不碾者,筋勞也;驏而不時起者,骨勞也;起而不振者,皮勞也;振而不噴者,氣勞也;噴而不溺者,血勞也。
筋勞者,兩絆卻行三十步而已。骨勞者,令人牽之起,從后笞之起而已。皮勞者,夾脊摩之熱而已。氣勞者,緩系之櫪上,遠餒草,噴而已。血勞者,高系,無飲食之,大溺而已。
治牛馬疫氣方:取獺屎煮灌之。獺肉及肝彌良,不能得肉、肝,乃用屎耳。
《四時類要》:三月收合龍駒。合驢馬之牝牡,此月三日為上。準《令》:季春之月,乃合騾、牛、驢、馬,游牝于牡。仲夏之月,游牝別群,則縶騰駒。
治馬喉腫方:以物纏刀子,露刃鋒一寸許,刺咽喉,潰則愈。
又方:取干馬糞置瓶子中,頭發(fā)覆之,火燒馬糞及發(fā),煙出,著馬鼻熏,令煙入鼻中,須臾即差。又方豬脊引脂、亂發(fā),燒煙熏鼻,同上法。
又療馬結熱、起臥戰(zhàn)、不食水草方:黃連二兩杵末,白鮮皮一兩杵末,油五合,豬脂四兩細切。右(上)以溫水一升半,和藥調(diào)停,灌下,牽行,拋糞即愈。
馬疥方:晃音臰黃、頭發(fā)、臘月豬脂煎,令發(fā)消,及熱涂之,立效。
馬傷水:用蔥、鹽、油相和,搓成團子,內(nèi)鼻中。以手掩馬鼻,令不通氣,良久,待眼淚出,即止。
馬傷料:用生蘿卜三五個,切作片子,啖之,效。
馬猝熱、腹脹、起臥欲死方:藍汁二升,和冷水二升,灌之,立效。
治新生小駒子瀉肚方:藁本末三錢七,大麻子研汁調(diào)灌,下咽喉便效。次以黃連末大麻汁解之。
驢馬磨打破瘡:馬齒菜、石灰,一處搗為團。曬干后再搗,羅為末。先口含鹽漿水洗凈,用藥末貼之,驗。
常啖馬藥:郁金、大黃、甘草、山梔子、貝母、白藥子、黃藥子、黃芩、款冬花、秦艽、黃檗、黃連、知母、桔梗、藁本。右(上)件一十五味,各等分,同搗、羅為末。每一匹馬,每啖藥末二兩許;仍用油、蜜、豬脂、雞子、飯少許引,同和調(diào)啖之。啖后不得飲水,至夜喂飼。
馬氣藥方:青橘皮、當歸、桂心、大黃、芍藥、木通、郁李仁、瞿麥、白芷、牽牛子,右(上)件十味,各等分,同搗;羅為末,用溫酒調(diào)灌。每匹馬,藥末半兩。
點馬眼藥:青鹽、黃連、馬牙硝、蕤仁,右(上)件四味,各等分,同研為末,用蜜煎,入瓷瓶子盛。或點時,旋取少多,以井水浸化,點。
治馬急起臥:取壁上多年石灰,細杵羅,用酒調(diào)二兩已來別,灌之,立效。
治馬食槽內(nèi)草結方:好白礬末一兩,分為二服。每貼和飲水后啖之。不過三兩度,即內(nèi)消卻。此法神驗。
版權聲明:本文內(nèi)容由網(wǎng)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(wǎng)絡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文網(wǎng)免費發(fā)布僅供學習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轉載請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jydlqc.cn/wenzhang/16652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詩經(jīng)」
- 「論語」
- 「史記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傳」
- 「左傳」
- 「大學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書」
- 「禮記」
- 「周禮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吳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莊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書」
- 「漢書」
- 「晉書」
- 「素書」
- 「儀禮」
- 「周書」
- 「梁書」
- 「隋書」
- 「陳書」
- 「魏書」
- 「孝經(jīng)」
- 「將苑」
- 「南齊書」
- 「北齊書」
- 「新唐書」
- 「后漢書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馬法」
- 「水經(jīng)注」
- 「商君書」
- 「尉繚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書」
- 「舊唐書」
- 「三字經(jīng)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韜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國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傷寒論」
- 「反經(jīng)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譚」
- 「弟子規(guī)」
- 「金剛經(jīng)」
- 「論衡」
- 「韓非子」
- 「山海經(jīng)」
- 「戰(zhàn)國策」
- 「地藏經(jīng)」
- 「冰鑒」
- 「圍爐夜話」
- 「六祖壇經(jīng)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簡」
- 「資治通鑒」
- 「續(xù)資治通鑒」
- 「夢溪筆談」
- 「舊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經(jīng)」
- 「四十二章經(jīng)」
- 「呂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訓」
- 「三十六計」
- 「徐霞客游記」
- 「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」
- 「黃帝四經(jīng)」
- 「孫子兵法」
- 「孫臏兵法」
- 「本草綱目」
- 「孔子家語」
- 「世說新語」
- 「貞觀政要」
- 「顏氏家訓」
- 「容齋隨筆」
- 「文心雕龍」
- 「農(nóng)桑輯要」
- 「搜神記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