戰(zhàn)國策_秦四頃襄王二十年評析
-
查閱典籍:《戰(zhàn)國策》——「戰(zhàn)國策·秦四頃襄王二十年」原文
黃歇果然是個大辯之才,向秦昭王說明了秦國攻楚的弊端和不攻楚的好處。旁征博引、鋪陳排比,用極具感染力的語言說明為了能夠妨止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”、始易終難的結局,為了妨止韓魏借隙襲秦和齊國乘機坐大的危險,秦楚應該聯手,建立合作伙伴關系。如此才能征服其他五國,雄踞天下。不管后來的歷史如何發(fā)展,黃歇的外交雄辯畢竟能自圓其說、收到了暫時抑制秦國攻楚步伐的效果。
在先秦戰(zhàn)國時代,《詩經》《易經》是當時最有權威性的經典,如果引用這些典籍上的話語,自然具有無可辯駁的真理性。外交家黃歇有三個地方引用經典。第一個地方用《詩經》《易經》的話語揭示了始易終難這樣一個在自然界、社會界都通用的公理,意在叫秦王見好就收。第二個地方用《詩經》說明有王道仁義的國家能懷敵附遠,意在叫秦國以仁義對待楚國。第三個地方用《詩經》說明秦國要提防韓魏、而不要來對付楚國。引用經典既顯得有文化韻味,又具有說服力。所以我們要在說話、論辯時不要忘記引用經典之妙。
古代外交家很早就注意到地緣政治,從每個國家在天下的分布和各個國家相鄰位置,來決斷國家的利害所在、動向如何。秦國統(tǒng)一天下,也是悟透了地緣政治學的奧秘才按部就班、有步驟有計劃的消滅了六國。如果想維護楚國的利益,只有從地緣政治出發(fā),指出只有秦楚兩個大國聯合,秦國才有最大的利益,其他六國才會臣服秦國,只有此說才能挽救瀕臨滅亡的楚國。
頃襄王二十年,秦白起拔楚西陵,或拔鄢、郢、夷陵,燒先王之墓。王徙東北,保于陳城。楚遂削弱,為秦所輕。于是白起又將兵來伐。楚人有黃歇者,游學博聞,襄王以為辯,故使于秦。說昭王曰:“天下莫強于秦、楚,今聞大王欲伐楚,此猶兩虎相斗而駑犬受其弊,不如善楚。臣請言其說。臣聞之:‘物至而反,冬夏是也。致至而危,累棋是也?!翊髧匕胩煜拢卸?,此從生民以來,萬乘之地未嘗有也。先帝文王、莊王、王之身,三世而不接地于齊,以絕從親之要。今王三使盛橋守事于韓,成橋以北入燕。是王不用甲,不伸威,而出百里之地,王可謂能矣。王又舉甲兵而攻魏,杜大梁之門,舉河內,拔燕、酸棗、虛、桃人,楚、燕之兵云翔不敢校,王之功亦多矣。王申息眾二年,然后復之,又取蒲、衍、首垣,以臨仁、平兵、小黃、濟陽嬰城,而魏氏服矣。王又割濮、磨之北屬之燕,斷齊、秦之要 ,絕楚、魏之脊。天下五合、六聚而不敢救也,王之威亦憚矣。王若能持功守威,省攻伐之心而肥仁義之誡,使無復后患,三王不足四,五伯不足六也。
“王若負人徒之眾,材兵甲之強,壹毀魏氏之威,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,臣恐有后患。《詩》云:‘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?!兑住吩唬骸ζ湮??!搜允贾?,終之難也。何以知其然也?智氏見伐趙之利,而不知榆次之禍也;吳見伐齊之便,而不知干隧之敗也。此二國者,非無大功也,設利于前,而易患于后也。吳之信越也,從而伐齊,既勝齊人于艾陵,還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。智氏信韓、魏,從而伐趙,攻晉陽之城,勝有日矣,韓、魏反之,殺智伯瑤于鑿臺之上,今王妒楚之不毀也,而忘毀楚之強魏也。臣為大王慮而不取?!对姟吩疲骸笪溥h宅不涉?!瘡拇擞^之,楚國,援也;鄰國,敵也。《詩》云:‘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。躍躍毚兔,遇犬獲之?!裢踔械蓝彭n、魏之善王也,此正吳信越也。臣聞,敵不可易,時不可失。臣恐韓、魏之卑辭慮患,而實欺大國也。此何也?王既無重世之德于韓、魏,而有累世之怨矣。韓、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,百世矣。本國殘,社稷壞,宗廟隳,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,暴骨草澤,頭顱僵仆,相望于境;父子老弱系虜,相隨于路;鬼神狐祥無所食,百姓不聊生,族類離散,流亡為臣妾,滿海內矣。韓、魏之不亡,秦社稷之憂也。今王之攻楚,不亦失乎!是王攻楚之日,則惡出兵?王將藉路于仇讎之韓、魏乎!兵出之日而王憂其不反也,是王以兵資于仇讎之韓、魏。王若不藉路于仇讎之韓、魏,必攻陽、右壤,隨陽、右壤,此皆廣川大水,山林溪谷不食之地,王雖有之,不為得地。是王有毀楚之名,無得地之實也。且王攻楚之日,四國必應悉起應王。秦、楚之構而不離,魏氏將出兵而攻留、方與、銍、胡陵、碭、蕭、相,故宋必盡。齊人南面,泗北必舉。此皆平原四達,膏腴之地也,而王使之獨攻。王破楚于以肥韓、魏于中國而勁齊,韓、魏之強足以校于秦矣。齊南以泗為境,東負海,北倚河,而無后患,天下之國,莫強于齊。齊、魏得地葆利,而詳事下吏,一年之后,為帝若未能,于以禁王之為帝有余。夫以王壤土之博,人徒之眾,兵革之強,一舉眾而注地于楚,詘令韓、魏,歸帝重于齊,是王失計也。
“臣為王慮,莫若善楚。秦、楚合而為一,臨以韓,韓必授首。王襟以山東之險,帶以河曲之利,韓必為關中之候。若是,王以十成鄭,梁氏寒心,許、鄢陵嬰城,上蔡、召陵不往來也。如此,而魏亦關內侯矣。王一善楚,而關內二萬乘之主注地于齊,齊之右壤可拱手而取也。是王之地一任兩海,要絕天下也。是燕、趙無齊、楚,無燕、趙也。然后危動燕、趙,持齊、楚,此四國者,不待痛而服矣。”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(或整理自網絡),原作者已無法考證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古詩文網免費發(fā)布僅供學習參考,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。
轉載請注明:原文鏈接 | http://jydlqc.cn/wenzhang/4663.html
古文典籍
- 「詩經」
- 「論語」
- 「史記」
- 「周易」
- 「易傳」
- 「左傳」
- 「大學」
- 「中庸」
- 「尚書」
- 「禮記」
- 「周禮」
- 「孟子」
- 「老子」
- 「吳子」
- 「荀子」
- 「莊子」
- 「墨子」
- 「管子」
- 「列子」
- 「宋書」
- 「漢書」
- 「晉書」
- 「素書」
- 「儀禮」
- 「周書」
- 「梁書」
- 「隋書」
- 「陳書」
- 「魏書」
- 「孝經」
- 「將苑」
- 「南齊書」
- 「北齊書」
- 「新唐書」
- 「后漢書」
- 「南史」
- 「司馬法」
- 「水經注」
- 「商君書」
- 「尉繚子」
- 「北史」
- 「逸周書」
- 「舊唐書」
- 「三字經」
- 「淮南子」
- 「六韜」
- 「鬼谷子」
- 「三國志」
- 「千字文」
- 「傷寒論」
- 「反經」
- 「百家姓」
- 「菜根譚」
- 「弟子規(guī)」
- 「金剛經」
- 「論衡」
- 「韓非子」
- 「山海經」
- 「戰(zhàn)國策」
- 「地藏經」
- 「冰鑒」
- 「圍爐夜話」
- 「六祖壇經」
- 「睡虎地秦墓竹簡」
- 「資治通鑒」
- 「續(xù)資治通鑒」
- 「夢溪筆談」
- 「舊五代史」
- 「文昌孝經」
- 「四十二章經」
- 「呂氏春秋」
- 「了凡四訓」
- 「三十六計」
- 「徐霞客游記」
- 「黃帝內經」
- 「黃帝四經」
- 「孫子兵法」
- 「孫臏兵法」
- 「本草綱目」
- 「孔子家語」
- 「世說新語」
- 「貞觀政要」
- 「顏氏家訓」
- 「容齋隨筆」
- 「文心雕龍」
- 「農桑輯要」
- 「搜神記」
熱門名句
- 波漂菰米沉云黑,露冷蓮房墜粉紅
- 桂葉雙眉久不描,殘妝和淚污紅綃
- 有情風、萬里卷潮來,無情送潮歸
- 赤壁磯頭落照,肥水橋邊衰草,渺渺喚人愁
-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,天荒地老無人識
- 林深藏卻云門寺,回首若耶溪
- 雁來音信無憑,路遙歸夢難成